穩定而舒適的體式是進入禪定的前提
這篇文章是《瑜伽經直解》(潘麟著/時英出版)書中,第310至315頁全文,展讀全文,提醒開始修習瑜伽的慢慢正本清源,不要落入學習的誤區。
2.46 穩定而舒適的體式是進入禪定的前提。
此節經文是在闡述八支瑜伽的第三支——調身。瑜伽修行的要領是「三調」:調身、調息和調心。調身與調息是基礎和輔助,調心是根本。因為,瑜伽的修行,歸根結底是心性的修行。
調身在瑜伽中又名「體式」,體式是對所有瑜伽靜態姿勢和動態運動的統稱。但無論是瑜伽的靜態姿勢還是動態運動,必須遵循一個基本原則「穩定而舒適」,因為只有這樣才是「進入禪定的前提」。
在此需要特別強調一下,近一兩百年來,特別是近幾十年來,瑜伽走向了一個很大誤區。這個誤區有兩部分組成:一是過於注重體式的練習;二是過於追求超高難度的體式。
我們來先說說第一個誤區——過於注重體式的練習。目前全球瑜伽領域,幾乎所有的瑜伽練習者都不同程度地認同「瑜伽的練習即體式的練習」。似乎瑜伽的修行除了一堆體式外,再無其他。這是對「瑜伽」一詞的嚴重曲解和誤讀,同時也使我們明白為什麼人們對瑜伽修行之目的不清楚。
瑜伽的最終目的,毫無疑問是獲得生命的覺醒和存在的圓滿。而瑜伽的體式只能適度地改善生理功能,而不能實現瑜伽的終極目的。如此將瑜伽視為與各項體育運動相類似,這是對瑜伽這門博大精深的生命文化的嚴重誤解,更是將瑜伽這一深奧的生命哲學和生命修行法門,極度膚淺化、簡單化和庸俗化了。真正的瑜伽修行之重心,誠如聖哲在此經中教導我們的,瑜伽的重心是對心性的修行,是對禪定和三摩地的修行,而不是以姿勢和動作為重心。
因為瑜伽士在長期靜坐禪修過程中,容易導致關節和筋骨僵化,全身氣血不暢。因此需要在靜坐之前或靜坐之後,練習一些舒筋活血的姿勢或動作。久而久之,瑜伽大師們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地摸索,設計出一些頗有印度民族風格的姿勢和動作,以供弟子們於靜坐之前或之後有選擇性地練習。「有選擇性地練習」的意思是,這些姿勢和動作未必全部練習,也可根據自己情況和意願選擇是否練習。故這些瑜伽的姿勢和動作自創立之時,它們的目的就是非常清楚的——僅供靜坐禪修之前或之後的舒筋活血之用。
當這些姿勢和動作越來越多時,就慢慢地被體系化,形成了瑜伽的一個相對獨立的流派:哈他瑜伽。哈他瑜伽是所有瑜伽流派中最為注重體式的一門瑜伽。可以說,哈他瑜伽就是體式瑜伽。由於哈他瑜伽的體式優美而舒展,較為吻合生理學和運動學原理,對調理各類亞健康症狀十分有效,因此近幾十年來風行全世界,包括中國。
但問題出在,當哈他瑜伽風行世界時,而形成哈他瑜伽一枝獨大之勢,在比例相當高的瑜伽習練者那裡,即誤認為哈他瑜伽是瑜伽的全部——所謂瑜伽,就是由一些特殊的體式所構成的一項偏重生理鍛鍊,且帶著濃厚印度文化色彩的體操式運動。這與「瑜伽」一詞之本意和修行瑜伽之目的,相去甚遠,沒能恪守聖哲的「體式是進入禪定的前提」這一教導,而是喧賓奪主,將本處於輔助地位的體式提升到瑜伽修行的中心地位。包括聖哲的八支瑜伽在內的那些更為重要的瑜伽修行和教導,卻遠遠沒有被世人所理解和認識。由此可知,世界範圍內對瑜伽的深入普及和提高,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。
當前世界範圍內的瑜伽還有一個嚴重的誤區——追求姿勢的高難度和超高難度。很多原本舒緩的瑜伽體式被演變成了高難度甚至超高難度。瑜伽的教練員們為了證實自己在瑜伽修行上「有功夫」「有造詣」,相互之間競賽,看誰能做出高難度和超高難度的體式:誰能做出來,並做得很好,就證明此瑜伽教練「有功夫」「有造詣」;反之,則證明此瑜伽教練「沒功夫」「沒造詣」。
證明一個瑜伽士有沒有成就,有沒有造詣,必須看此人的學養、品質、見地和禪修境界,外在的體式是放在最後來考慮的,更多的時候則是忽略不計的。一名雜技演員的形體姿勢做得比瑜伽士好多了,但並不因此就證明,這名雜技演員是一位瑜伽修行者。
由於世界範圍內的瑜伽練習者,在追求高難度和超高難度姿勢的風氣影響下,一味地追求瑜伽體式的難度,並將這些難度提升到超過生理承受能力的極限。如此,近幾十年來,出現了大量的因瑜伽體式練習不當而產生的筋骨拉傷、錯位、神經和內臟受損等各類問題,這些問題統稱為「瑜伽病」。據不完全統計,僅我國瑜伽教練中,就有高達70%以上存在因追求高難度瑜伽體式而出現的扭傷、拉傷、內傷等各類程度不同的「瑜伽病」。瑜伽病的產生幾乎全部是因為沒能恪守聖哲的教導:「穩定而舒適的體式。」
聖哲和古今所有的瑜伽大師們一樣,並不反對瑜伽的體式練習。不僅不反對,還將其列為八支瑜伽的其中一支。但聖哲又對瑜伽的體式練習提出了一個明確的標準,就是這些體式在練習時必須保持在「穩定而舒適」的範圍內。對於現今世界上流行的一味追求高難度和超高難度的體式練習,聖哲是堅決反對的。
在各種瑜伽體式中,最佳的體式是什麼呢?是盤坐。盤坐是典型的印度文化的產物,具體講,是瑜伽的傳統。中國人是沒有盤坐習慣的,中國人的習慣是跪坐。跪坐在唐代時流傳到了日本,也成了日本人的一個日常習慣。中國人的盤坐習慣是從佛教中來的,佛教中的盤坐又是從印度上古瑜伽傳統里來的。瑜伽傳統里的盤坐不僅成為了佛教的一個修行和生活習慣,也成了全體印度人的習慣。
盤坐分為難易不等的三種。最容易的一種是雙腿交叉,雙腳分別置於雙膝下,此名之為「自然盤坐」。雙腿交叉,一隻腳放於大腿上,另一隻腳置於大腿下,此名之為「單盤坐」。兩隻腳分別放於大腿上,此名之為「雙盤坐」。雙盤坐難度較大,一般初學者不易採用。等練習自然盤坐或單盤坐一段時間後,再採用雙盤坐為宜。
在盤坐時,上身直立,全身放鬆,雙眼輕合。雙手可上下重疊,手心朝上,放於小腹前;也可手心向下分別放於兩膝蓋上;或拇指與食指指尖相觸,其餘三指自然伸直,手心向上,分別置於兩膝蓋上等等皆可。盤坐是所有瑜伽體式中,最「穩定而舒適」的,故盤坐是靜坐禪修的最佳體式,被歷代瑜伽修行者所喜愛。
盤坐的要領是:下半身(兩腿)宜緊而穩,上半身宜展而直,呼吸宜深而長,每次盤坐不宜低於半個小時。初學者可循序漸進,開始練習盤坐時可先堅持十五分鐘,把雙腿鬆開一會再盤十五分鐘。每次盤坐最佳時間是一個小時左右。
留言
張貼留言